
近日,“面向新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纤维筋增强混凝土及其表面强化技术”试验应用专题研讨活动在中铁六局丰桥公司京丰谷分公司顺利举行。来自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、中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齐聚一堂,共同剖析技术从实验室原型迈向生产线应用的具体路径、面临的难点以及取得的成效,全力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使高校智慧切实服务于交通产业升级和一线生产实践。

作为国内首个掌握低真空管梁施工建造技术的企业,丰桥公司的技术突破始终离不开高校的有力支持。2021年,为攻克时速1000公里级超高速低真空磁浮交通的核心难题,公司联合西南交通大学、中北大学共同组建联合实验室,聚焦预制构件精度控制、耐真空材料研发等关键课题,搭建起“理论研究-中试转化-批量生产”的全链条体系。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开展攻关的《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试验平台技术研究》项目,荣获中施企协、中国中铁两项科技进步二等奖;相关梁体建造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同阳高试验线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作为高新技术企业,丰桥公司不仅始终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,更注重让科研成果惠及一线职工。公司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,建立了覆盖进度、质量、成本、成果的全程监控机制;针对一线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需求推行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精准匹配高校技术与企业实际需求,有效降低成果转化风险。同时,优化内部管理,强化技术管理部职能,推动创新工作系统化,目前已与航天科工集团、北京交通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形成了“需求源于生产、成果用于生产、实惠落到职工”的良性循环。
校企融合有力地加速了成果产业化进程。纤维筋增强混凝土、管道密封技术等前沿技术通过合作成功引入生产线,将论文中的理论转化为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的生产力。如今,成熟的低真空管梁技术和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,不仅助力公司在超高速磁浮交通领域站稳脚跟,更让一线生产变得更加高效、安全,使劳动者的价值在技术赋能中得到充分彰显。
未来,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将持续深化校企共建,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扎根生产一线、惠及广大职工,凭借产研融合的技术创新力量,为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,让劳动更具价值、产业更具竞争力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田林)
加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